原标题:民族学考研:桃坪羌寨之屋顶迷路

桃坪羌寨之屋顶迷路

毛雨榕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我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名族的先祖,研究羌族的建筑在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桃坪羌寨老寨住宅及其迷路一样的屋顶空间来管窥羌族古老的建筑文化。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空间;桃坪羌寨;屋顶

桃坪羌寨位于汶川县城北约15km,背靠高山,村前为成阿公路和岷江。村落地处增头沟入口、杂谷脑河的冲击带上,海拔约1500m,是一个羌族为主的自然村落。村落所处的岷江河谷,也是公元前秦汉时期北方氐羌系民族南下迁徙的走廊,建造年代久远。

几次认识桃坪羌寨都是随父母、同学旅游,也是我学习之余的放风。有一次在寨内迷宫一样时明时暗的巷道内穿行时,与同伴走散,经过一阵慌乱,复又在邻屋的屋顶看到了他们。兴高采烈之于,更多的是惊讶。认同了导游说的迷宫一样的巷道的对敌的防御作用——敌人来了多会迷路。也对鳞次栉比连在一起的屋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些屋顶由于位置和高度的不一样,有些抬腿可及,有些感觉就在眼前,但是要过去可得大费周章的绕行。屋顶上可以作为交通之用,还可以栽花、种植蔬菜,更多的用作晾晒谷物的晒坝,有没有除了地平面之外的“第二平面”的说法?

1 桃坪羌寨的建筑类型

桃坪羌寨内的建筑类型主要分为民居(碉房)、碉楼、过街楼三类。

1.1 民居(碉房)

民居是桃坪羌寨内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寨内的民居平面少有规则矩形,多为不规则多边形,且各边不等。

民居多为2~3层,底层按使用习惯多为牲畜圈;二层是起居室、卧室等家庭的主要活动区域;三层主要用作晾晒、储存。二层屋顶和三层屋顶都可通行。碉房层高较现在的民居相比较普遍偏矮。

民居外立面少有装饰,棱角分明的素颜片石墙体配牛头窗和高山浑然一体。

1.2 碉楼

据导游介绍和文献记载,碉楼的出现是因应战争的需要,由于桃坪羌寨地处民族迁徙要道之上,常有流民、散兵、匪患之忧。故多在隘口、村口、制高点建碉楼用作瞭望;在寨内重点部位建碉楼用作战时堡垒。碉楼平面多为方形,下宽上窄,片石垒成,可以高达数十米,碉楼离地有方形瞭望孔,平时观察,战时可以当做射箭口。

1.3 过街楼

过街楼是为了连接本来不共用山墙的建筑,建于二层。过街楼下多为暗通道,有些建筑下面也有暗通道,如果这两种暗通道和过街楼三者相互结合,就形成了寨内最让人迷失的暗空间。我一直觉得过街楼从功能上没有存在的必要,现有过街楼部位的功能并不是建筑内的其他位置不能替代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形成这些暗空间。从现在开发旅游的角度来说,由于它的存在带给了参观者更多的愉悦。

2 桃坪羌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 2.1 材料

桃坪羌寨内的这三种类型的建筑都属于石木结构,羌人就地取材,利用了附近山上的片石、黄泥和木材。

2.2 建造

石砌碉房的建筑要经过多道工序,一般村民之间在有经验的老师傅的带领下通过互 互助的方法完成。基础多立于山石之上,墙体由当地出产的片石和黄泥砌成,经过多年沉降,经历了大地震而不垮。除了内、外墙体由石头垒成之外,楼板、梁、门窗都是木材。屋顶则是木梁上覆盖木板和小树枝,再在上面覆盖黄泥层层夯实。

3 桃坪羌寨的屋顶

桃坪羌寨形成这种墙连着墙,房连着房,建筑聚落随着山势自上而下连成一片的格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由于战争防御的需要,由于桃坪羌寨的羌人迁入较晚,未能占据高山更适合防御的地方建寨,所以桃坪的先人们只能在山下河边平坝处建房。这里缺少天然的防御屏障,他们只能采取别的措施增强防御性。桃坪先人们放弃了附近藏、羌民族多数采用的独立建立石碉房、石碉楼的做法,他们各户人家尽量共用山墙,而对于未能直接建在一起的独立建筑则用过街楼连在一起。这样地面层的巷道均有或明或暗的通道连接,而屋顶则建成平屋顶,完全开放且方便进出,屋顶和屋顶之间按照防御的需要作为连城一体或者用木板连接,方便战时拆卸。这样地面巷道、室内楼梯和屋顶形成一个迷宫一样的交通系统,也是一个高效的立体防御系统(图 1、图 2)。

图1 图中阴影区域为可上人屋面(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1整理绘制)

图2 屋顶和碉楼(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民族学考研桃坪羌寨之屋顶迷路_建筑_民居_防御(民族学考研总分多少)插图
2)由于地形的原因。我在参观的时候,发现民居的大小、平面形态差异很大于是询问当地居民。他们的回答是“没得办法的,我们修房子的时候只能这么修了”,他的意思是由于受山坡地形、用地边界形状和大小的制约,房子的摆布不能整齐划一,建筑面积大小不一,建筑平面也多为多边形(图1、图2)。“他们总算挤到了一起”,我心里暗想,其实它们是像石头缝里长出的藤蔓,和谐的扭在了一起,未曾留下缝隙。

屋顶的功能除了战时防御之外,也可用作晾晒、休闲、美化种植等。

村落内部的巷道和屋顶可以通行的空间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使得可以行走的空间从巷道扩展到了屋顶,无形中扩大了“地面面积”。从图1的阴影部分可以看出,在寨内,几乎所有的屋顶都是可以进入的,极大的由于基地狭窄带来地面面积不足的情况。

4 结束语

羌族建筑从外观、建造方法、建筑材料、建筑目的等方面均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建筑,桃坪羌寨的街巷空间和屋顶迷路更是独具特色,对其进行结合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对于我国研究民族传统建筑,营造更有趣、更好的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欣蔚,曹迎.西南山地型少数民族聚落街巷空间形态研究——以桃坪羌寨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