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人硕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2024年考研全科定制辅导计划

人硕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2024年考研全科定制辅导…(人大人研究院)插图
本文将由 考研欧阳老师编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全科定制辅导计划。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介绍、报考情况、复习规划、定制辅导等几大方面。

一、院校专业介绍

1、学院介绍

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2000年隶属关系归为中国人民大学。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劳动人事学院创造了若干个“第一”:

1993年在全国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994年设立全国第一个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并首次招收博士生。

2003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学科。

2021年成为全国唯一获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院。

劳动人事学院现有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设有组织行为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中心、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所、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中心、人大-罗格斯全球雇佣与工作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数据与案例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与领导力开发中心;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劳动经济学四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博士点;与其他院系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

评估中,劳动人事学院专业所涉的学科全部获评为a+。

劳动人事学院是中国劳动科学研究的最权威 ,是国内相关学术领域最早的开创者,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最佳管理实践的推动者。

2、招生目录

专业:120204社会保障(01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6基础理论

803劳动科学综合

学制:2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2)《基础理论》科目含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任选其二。 (3)《劳动科学综合》科目含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四个部分。考生须根据报考专业要求,选择两个部分作答。

3、近几年考研情况

2023年:55、55、90、90、378

2022年:60、60、90、90、397

2021年:55、55、90、90、392

2020年:55、55、90、90、389

备注:

2023年:统考拟招生10人,一志愿进复试13人。(最高分405,最低分378)(不含5名专项计划)

2022年:统考拟招生9人,一志愿进复试11人。(最高分423,最低分397)

4、参考书目

636基础理论

社会学

(1)主教材:

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

(2)补充教材:

风笑天教授,《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

(1)方振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学基础》,第三版。

(2)罗宾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第13版。

经济学

高鸿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第七版。

法学(仅636基础理论)

常凯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劳动法》。

803劳动科学综合

社会保障

(1)主教材

郑功成教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会保障学》

潘锦棠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二版)

(2)补充教材

李珍教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会保障理论》(第四版)

人力资源管理

(1)主教材:

彭剑锋教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补充教材:

付亚和、徐玉林的《绩效管理》,文跃然的《薪酬管理》,也都是复旦大学出版社这个系列的书籍。

劳动关系

(1)主教材

常凯教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劳动关系学》

(2)补充教材

唐鑛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唐鑛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经济

曾湘泉教授,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源于学长学姐推荐,仅供参考。

二、 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适用人群

1、基础比较薄弱或跨校跨专业

2、立志考取名校学生

3、复习时间紧迫、精力有限

4、没有方向

5、自制力不足无法全心投入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