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大气探测、气候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学等。
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以及和它相关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过程,既可带来雨泽和温暖,造福人类;也可造成酷暑严寒,以至旱涝风雹等灾害,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安全。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如何认识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如何及时而又正确地预报未来的天气、气候,并对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和防御,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其研究领域已经越出通常所称的气象学的范围。
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共有22所,如下图:

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来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常年位列报考前列。而部分科研院所、地处中西部或名气一般的院校缺存在年 年招不满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值得研究,从2005至今的十几年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约80%,学历通胀现象严重(或者说学历贬值),用人单位就不只看是否有研究生学历了,更看重的就成了研究生毕业院校的名气,国家机关、国企、知名外企等“香饽饽”也格外看重学生背景,甚至“985、211名校”。而考研备考周期长、花费多、环节复杂,使得不少考生关注“性价比”,“好不容易考一回, 要考就考个好的!”基本成了多数考生的共识。
除了就业竞争层面的原因,“985、211、34所自主招生”等名校因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优势明显,加之国家在科研经费和政策上的倾斜,毕业生整体水平相对普通院校更有保障。分析考研报考地区的分布,冷热两极分化的现象仍然明显,一是由院校分布的不平衡导致的,985、211多数集中在北厂和中东部发达地区(代表研究生培养最高水平的34所自主招生单位,北京就有7所,而除北京、天津以外的华北四省只有1所),所以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等省市报考人数位居前列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名校林立、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原因之外,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法学大类,这些专业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必须参加足够多的社会实践,而在经济发达省份,有价值的实践平台或机会明显更多。从就业的一般规律看,在哪里读书基本就在哪里就业,也导致看重发展空间和机会的考生往往一步到位选择中东部省份。
专业难度
首先,考大气科学,难度还是有的,我了解过的考研去处,总有一些强大的困难。例如,复旦大气科学,专业课简单而数学较难,还有的,例如中科院,气科院,专业课有难度。不过山路艰险方能体会攀登的乐趣哇,这点怕什么呢?
其次,大气科学,跟地学比较相似跟环境也沾边,例如浙大的气象我没记错的话是归于地质学的,而复旦则归于环境下面。所以也算是不那么带有显著特征的专业~目前咱们该怎么办呢?专业课课本看一下,看看难度是否会打倒你的乐趣呢?然后数学好好学哇。大气科学是纯理科学科,数学或者物理方面有困难,一定要先看自身情况,再做决定。
再给大家发一下考区的划分,大家看一下自己属于哪个区域的考生,这也是和你考研难度挂钩的。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就业前景
一、事业单位。本科生大部分去的是全国各地的市气象局、县气象局、机场、空管、环境监测站(环保局),也有去海洋局的。大部分人的工作是做天气预报或气象信息服务。本科去省局很难。硕士则有相当一大部分去了xx省气象局、xx市气象局。气象局的核心工作是业务和值班(大概率是要值夜班)。此外,还要写各种报告、学习各种文件。需要注意的是,气象局是业务部门,并不是搞科研的地方,不具备搞科研的硬件软件。中国气象局下属的一院八所倒是科研部门,除了一院即气科院之外,其他八所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同级同学硕士毕业有去国家海洋局的,要去南极驻守几个月,工资自然几十万了。去南极科考是很惊险刺激的,不过,这个得有好身体啊。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别非常幸运的本科、硕士毕业生去xx卫星发射中心了,为祖国的卫星发射任务提供气象保障,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博士毕业生有去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以及各省、各市气象局/气候中心搞预报和科研的。搞科研,必须具有博士学历,硕士毕业生一般只能从事简单的技术应用研究,复杂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只有博士才能胜任。
二、气象科技公司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去的公司有:金风科技(风电公司)、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电、太阳能发电)、北方大贤风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卫星服务)、象辑科技(精细气象预报服务)、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博士毕业生去这些气象科技公司的比较少。顺便说一下,准备去气象科技公司工作的同学,建议在学期间着重学习大气数值模式的模拟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三、科研院校不少同学硕士毕业去了xx省电力设计院、xx省环境科学研究院、xx省水利设计研究院等等。博士毕业生去这些地方研究院的很少。
各高校、中科院各分院一般只要博士,硕士很难进去。硕士进去也只能当助理。硕士毕业生也有去中学当老师的。博士毕业生去双非高校当老师的,还是不少的。博士毕业入职985/211高校、中科院各分院越来越难了。除了少数比较幸运的,直接入职当老师,大部分博士毕业生都要做博士后、专职研究员之类的(尤其是去985高校、中科院)。一般都是2~6年合同制,合同期限内,申请到一定数额的项目经费、发表一定数目的论文,考核通过后,入职副教授/副研究员,才算正式拿到编制岗位。博士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占多数。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具有良好的科研硬件、软件,博士是科研的绝对主力。中科院系统一般就是纯粹搞科研,不教学。少数老师可能要去国科大教学。高校里,可以一边教学,一边科研。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硕士、博士毕业生光荣地入职部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提供气象保障,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近年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越来越火。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很多都是大气科学中常用的。比如,神经网络技术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大气科学中得到了应用。大气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水平都不差。所以,本科、硕士毕业生中,也有个别同学去当算法工程师,也就是程序员了。
总的来说,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气象部门,以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为主,博士毕业生也有一些;气象科技公司和地方科研院所,以硕士毕业生为主;高校和中科院系统,以博士毕业生为主。
除去气象部门在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报、气候预测等方面需要大量大气科学人才外,海洋、电力、能源、航天、环境、水利等等部门,都需要大气科学人才提供预测服务。国际气候谈判、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大气科学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和信息服务。此外,大气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近年来十分火热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行业,也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大陆开设大气科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2016年新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新建)、浙江大学、云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郑州大学等。
另外,读研报考或调剂的院校,不限于上述高校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也可以报考或调剂中科院其他分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寒旱所)、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本专业对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要求非常高,对于追求安逸的同学来说,请慎入此行!不过,从大处来讲,未来必定是高科技、智能化的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就要到来,它将把我们带入这样的高科技、智能化社会。当下,学好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把握当下,才能拥抱未来。从小处来讲,任何行业都有“二八定律”。各位同学在抱怨专业太坑、学校太烂、老师不教时,在吐槽工资待遇太差时,也应当扪心自问:我能否通过不断努力,一步一步地迈向那20%的优秀者行列?20~30岁是每个人一生之中精力最充沛、学习能力最强的黄金十年,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静下心来,不断自学新知识和新技能,日积月累,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朝那20%的优秀者迈进。
学校排名

大气科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学校名称评估结果1北京大学a+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a+3南京大学b4解放军理工大学b5兰州大学b-6清华大学c+7中国海洋大学c+8中山大学c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c-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常简称“南信大”,前身为1960年创建的南京气象学院,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摇篮”!南信大的大气科学学科既是江苏省一级的重点学科,同时还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可见它的大气科学专业实力有多强了。
2、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百年名校,曾是与清华北大比肩的顶级高校之一,现在是“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中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气相对以前要逊色了一些!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最温和的大学”,是因为南大是首批9所985大学中唯一一所从未合并其他大学的高校,坚持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办学规模相对其他知名大学要小些!而大气科学专业是南大的强势学科之一,学科的实力很强,在相关专业中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顶级的高等 之一,与清华大学齐名,是每个人都梦想考上的大学,鉴于北京大学家喻户晓的名气,我们就不做过多介绍了!说说北大的大气科学学科吧,北大的强势学科非常之多,大气科学这个学科在北大众多学科中,算中等偏上的优势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但没有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不过放到国内看,实力依然是不俗的,只是,北大也不是一般人能考上的呐!
4、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它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甘肃法政学堂,兰州大学也曾是非常有名的顶级高校之一,碍于改革开放后东西部地域经济发展渐渐拉开了距离,现在名气稍微逊色了一些,地理位置没有优势!兰大在环境、大气这类学科上的实力是非常强的,这应该与其所处的高原气候及特殊生态环境有一定关系!它的大气科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独立的大气科学学院!所以,虽然兰大的地理位置优势不大,但绝对是所值得报考的大学哦!
除了上述4所大学外,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大气科学专业也都还不错,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各学校分数线

年份地区院校名称院系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总分政治/科目一外语/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70600大气科学300505075902019年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0601气象学305454580802019年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305454580802019年云南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70601气象学282383857572019年云南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326383857572019年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70600大气科学290414162622019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70601气象学343414162622019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55343451512019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0706z1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290414162622019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0706z4雷电科学与技术317414162622019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0706z6空间天气学290416262622019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0706z7海洋气象学290416262622019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0706z3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298414162622019年江苏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70601气象学340454590902019年江苏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340454590902019年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70601气象学33044441321322019年安徽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0601气象学27035351051052019年北京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70601气象学310555590902019年北京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310555590902019年北京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31055559090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基础学科的投入,大气科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它为我们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能力也将不断提高,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该专业对数学、物理和化学水平要求较高,报考时考生需注意自己是否擅长这些学科。气象学专业选读的院校较少,每年的招生人数也不多,报考有一定难度,且该专业不招收色盲学生。气科学专业考研在大的方向主要分为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这两个方向。
气象学是研究气候系统中各种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形成原因及预测的学科,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尺度动力学、大气环流变异、气候动力学、气候变化模拟与预测、全球变化、应用气象等。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主要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天气动力学、数值模式及模拟分析;气候动力学及气候变化和预测;热带天气学、海—气相互作用和季风;中小尺度天气学和暴雨研究;云雾物理学及气溶胶;卫星遥感学及其应用;大气光学探测及应用;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及下垫面过程;污染气象学;雷电物理学和雷电探测;中层大气物理和化学等。
关于如何择校的具体建议
本专业的全国院校排名是专业强度的科学展现,虽然专业名称一样,但不同高校的录取规则和培养方式给均不太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如何选择学校?
考研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酌情分析最后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院校。
首先我们把大气科学的具有研招资格的院校分为六级
第一级:清北+强985优势专业+中科院强所;
第二级:强985+普通985强势专业+211特色较强校;
第三级:普通985+211优势专业+普通特色较强校;
第四级:普通211+一本强校;
第五级:普通一本+二本优势专业;
第六级:其他

在大体清楚中国研招院校的基本级别之后,我们在考研选择之时,可以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一、个人能力
选择学校的时候先自己尽量客观的琢磨一下自己的能力水平处于哪一个区间,你所处的层级决定了你的专业基础,按照客观条件预定一个大的方向,除非极特殊原因,否则不建议把目标定的过高,因为单从概率来讲,一个专科生考到985研究生的概率,并不高。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如何判定个人能力?
在不考虑特殊情况下,个人能力一般和以下条件成正相关。
1. 高考成绩
最为中国第一大考,高考成绩还是相当具有说服力的,根据高考成绩的高低,考生报考的高校可以分为:超一流高校、985高校、211高校、普通高校(一本专业)、普通三非院校、专科及民办院校等六个维度。
一般而言,考生在考研的院校选择时往往遵循两个原则:1.跳跃式2.平级式。所谓跳跃式即某考生本科院校,但考研时选择了211(含)级别以上院校。
所谓平级式即某考生为了稳妥起见考研时选择报考本校或本校同级别院校(除特殊情况外,基本没有考生选择下级式,即考研院校不如自己本科院校)。

新版大气科学考研院校排名及考研难度分析 – 知乎(大气科学考研难度排名)插图
以断定,考生的高考成绩与该生综合学习能力成正相关。
从跳级度难度系数来讲,相邻两个量级的跳跃相对容易,也即某考生本科院校是211级别,他考985高校是容易的(跳跃1个级别),而如果考生本科院校是普通院校(一本专业)要考到985高校,则要跳跃2个级别,难度增大,考生如果是专科及民办院校,要考985高校,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是建议报考比自己本科院校高一个档次的院校,让自己的考研拥有一个进步意义。
(注1:暂未考虑所谓“双一流高校”,其他不论,单从概念层级而言,此称谓与“c9”、“985“、”211”等相比更具模糊性,不宜做对等分析比较)
2.四六级成绩
在考研之前,其实并没有一个具体可以参考的学习能力标准,因为每个专业的考试内容都不相同,但比较普遍的是中国高校学子基本都参与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而在考研中,英语这一科目也担当着重要角色,考研英语成绩的高低往往决定这考生总成绩的上限。
那么本科期间的四六级成绩和考研英语成绩究竟有无相关性呢,或者换个说法,是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决定了考研英语的成绩?
答案是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下是木糖英语官方号发布的《2020考研英语成绩调查报告》。
参与样本为100人,以下为任意10人成绩对比图。

根据上表可得出如下规律:
1. 本科期间六级成绩高的,往往考研英语成绩较高。
2. 四级成绩(500分以下)且六级未过者,考研英语过70分者相对较少。
3. 四级未通过者,其考研英语成绩往往较低。
4.同比下,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英语二更容易拿高分。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考生英语四六级成绩的高低,是构成考研英语成绩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两者虽然题型不一样,但背后蕴藏的英语解题思维往往具有关联性)。
3.省级以上资格证书或论文
这一项指标在部分院校复试中是加分项,在初试中并无额外加分,考生正常对待即可。
4.个人综合能力及其他(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判定)
此项相对特殊,因为高考是综合能力测试,可能会有一些考生在高考中因为某一科目中极为薄弱导致综合分数不高(但是此考生有某一科目的强项,如某文科生数学不好,但是升入本科后不再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弱项)。
由此在考研中,我们引出一个概念: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的判定。
一般而言,考研一共四门功课,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文法学科没有数学,是两门专业课),想要考研成功,至少要有一门的优势学科(超过国家线),且弱势学科一定要过国家线的最低标准(考研录取相对特殊,不仅总分要过国家线,且单科也要过国家线)。
如果考生是跨级别考研,建议至少有一个优势学科,且无弱势学科。
二、学校判定方法(如何查看学校具体信息)
考研毕竟不同于高考,就专业领域而言,考研是学科分支的精细化,我们在选择与确定院校时候需要注意的也要更多,接下来我们详细从以下9个点针对院校进行针对性分析。
??1、计划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是衡量考研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招生人数越多,意味着上岸成功率越大,在计算招生人数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减去推免人数(不参加初试且占据名额),另外还有注意的是如果某校的专业招生人数在5以下,大家可以慎重考虑(如某专业虽招生人数少,但报名人数也不多,此种状况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酌情考虑)。
??2、报考人数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考研绝对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据官方网站所发布的《2020考研结束吐槽表》显示,有33.7%的考生曾后悔没有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导致自己在考研中后期复习产生迷茫和阶段性动力不足。
清楚自身实力很重要,清楚对手实力更重要。
通过分析此院校专业的报考人数,了解竞争对手有多少,同时也可以考查本专业是否为此学校的热门专业。
注1:大家尽量在网络上多认识想考同校同专业的战友,平时多交流一下,分享彼此复习进度,互通有无,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自身不足,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战略。
注2:关于报考“大小年”之说。确实会存在这样的状况,某校去年专业课难度大,报考人大多折戟沉沙,导致今年大家望而却步,报考人数自然就相对少了一些;某校此专业刚开设或专业课容易,报考人数激增,导致原本录取分数线增高,可能去年能上岸的分数今年就要名落孙山。
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所报院校和专业本年度的热度和预计报考人数,依此估算出今年的考研难度。
尤其是考研预报名人数相当之重要,这更像是一种“作弊”行为,让你提前知道本年度的录取人数和报名人数,同时也提前知道今年考研的总体热度,提前了解自己所报名专业的最新报录比,从而时时调整自己的考研战略。
而我们的官网甚至可以 你分析出全国范围内这些预报名人数的本科院校、四六级成绩、复习程度、是否二战等详细数据。
这种数据毕竟是全国范围内,相当庞大且复杂,个人想要获取基本没有途径,大家可以登录我们官网,实时关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数据更新。
??3、推免人数
提及推免人数,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喜的是那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子,获得了不参加统一初试而被录取的资格,愁的是随着近年“保研率”的急剧上升,留下来的统一考试名额越来越少。
关于保研推免,也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3.1)新增推免资格院校,推免生优势明显
2017年之前,全国具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仅有312所,基本上是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才有保研资格,这也导致不少地方重点高校优秀学子失去了直接保研进入名校读研的机会。
前年8月份,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共新增54所高校获得教育部备案,至此中国共计366所院校具有推免资格。
这意味着推免制度日益完善,名校难度不断增大。
3.2)年度招生人数有变化,但推免热度不减
以2020年中国教育部和各地高校为例。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计划全日制4600人,推免数就达到了2300人。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全日制6100人,推免数达到了3000人。
四川大学招生计划全日制5780人,推免数达到了2900人。
山东大学招生计划全日制5400人,推免数达到了2160人。
高校2019年2020年变化复旦大学63006400100上海交通大学66006300-300天津大学63645932-432南开大学55295527-2吉林大学80807535-545北京理工大学43004500200北京师范大学38004100300中国人民大学43004400100中央民族大学15561340-2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1005500-600中国农业大学28003000200山东大学66006800200中国海洋大学36003700100南京大学540054000东南大学49005100200厦门大学50005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8705070200武汉大学66206500-120华中科技大学85007500-1000华南理工大学570057000中山大学64007000600国防科技大学1386144155湖南大学54005000-400中南大学68305460-1370四川大学76007580-20重庆大学53005400100西安交通大学51005700600西北工业大学3730389716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8002938138兰州大学42004300100大家可以从上表中看出,很多学校的招生人数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有按兵不动的,有扩招的,有缩减的,不过一些缩减的主要是非全日制的名额,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影响不大。
比如中南大学招生人数减少超过千人,减少1370人,其中缩减的是非全日制的名额,非全日制2019年招2000名,今年减为460名;相同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招生名额减少1000人,由去年的2300人减为今年非全日制招收1300人。
3.3)双一流高校招生有变数,推免生依旧中流砥柱
具体请看下图2020年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招生人数在小幅度的变化,同时推免人数也在跟随着悄然增多,且有些推免人数会占据招生人数的近一半。推免确实是个大趋势,未来的名额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推免名额很多,甚至占了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很少,竞争更大,在报考前,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统考生名额太少就要慎重 。
当然,考研数据不能只看推免人数,合理结合报录比和分数线,才能给自己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院校。
??3、实际录取人数
之所以强调实际两个字,是因为其实在真实招生人数指标上存在着两套系统的时间差,也即教育部和各地高校统计的时间差,最终的指标要以教育部为准,但是推免权在各地高校手中,推免多少自己学校说的算。
而且,确实有的学校存在初始招生人数和最终招生人数不符的现象,具体原因有很多,诸如导师课题变化、院校内部调整、考生过线率低于预期、教育部出台新规定、推免人数饱和、优秀生源调剂率高,等等。
??4、报录比
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从最纯碎的角度讲,报录比是一个专业的火爆程度最直观的反映。
通常来讲,报录比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考前报录比:是指总体报考的人数和拟招生人数的比例。
考后报录比:是指实际参考人数(已排除弃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上岸报录比:是指实际参考人数和分数达标者(复试)的比例。
欲说报录比,不妨先看看最近五年全国报录比趋势。
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177万,2017年年考研报名人数201万,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238万,2019考研报名数为290万人,2020报名数为341万人。
可以明显看出,近五年考研人数是呈直线上升趋势,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竞争压力也毋庸置疑在渐渐升高。

另外,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自2016年—2020年的每一年份的报录比,具体如下:
我们可以得出2020年全国考研平均报录比大致在4:1左右,也即四个人里面能考上一个研究生。
以这个数字为标准,如果你报考目标的报录比大于平均水平,就算是相对比较困难了;反之,你报考目标的报录比小于平均水平,可能会稍微容易一些。
关于报录比的查找方式。
学校官网:一般在研究生院或研究生招生网,通知公告、报考指南等,官网信息绝对不好错过。
官方未直接公布:从官网往年公布的复试信息及拟录取名单、调剂着手。一般复试办法里会涉及到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人数;调剂信息、调剂拟录取人数等。
联系学校:联系学院老师或专业招生负责人等,可以先问问该校有没有开展夏令营。
咨询学长学姐,对于往年信息他们一定很了解。
网络渠道:咱们官网上一般都有。
??5、复试分数线
考研的复试线分为两种,即国家线和学校线。
截至目前,中国具有研招资格的院校与科研院所共计998所,这其中有34所院校有自划线的资格(因为考生众多,可以提高分数要求而不执行国家线)。
自主划线即可自主划线学校通过自主划定分数线来代替国家线,达到或超过该分数才可进入复试。自主划定分数线是2002年才开始的。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原意,是让学校可以自主的选择人才进行培养,实际给了优秀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34所考研自划线均是985高校,名单如下:
更多关于考研专业分析、考研备考经验资料等可登陆high研考研论坛了解更多,例如:
1. 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下载
2. 考研院校与专业如何选择
3. 2022各高校与各专业最新考情与大数据分析
4. 2022各高校最新报录比
5. 公共课与专业课如何复习
6. 考研备考流程与作息时间等
另外,high研考研论坛也有许多学长学姐入驻,更多考研战友,更多考研经验,更多免费真题及考研专业课资料分享,赶紧加入high研考研论坛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