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时用甲骨文写作文,他一时间成了网络上炙手可热的“文学达人”。
尽管作文只得6分,却还被四川大学985院校破格录取,直接乘坐快速车从三本到一本,实现“两级跳”,学校更甚至为这位“古文天才”专门聘请了我国古文顶级专家何崝教授对他进行一对一辅导。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被一辈子专研古文学的老教授气的主动辞职,扬言:浮躁!基础不牢固!不适合文学研究!
究竟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放出此言呢?这位“旷世奇才”究竟是真天才还是伪学子?他又是何方神人呢?

这位“高考怪才”,名叫黄蛉,1989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
这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学习成绩不温不火的他在2008年参加了第一次高考,不幸名落孙山。
在经过一年的紧张复习后,他的成绩得到了提高基本上稳定在二本线附近,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2009年的高考中他以独特的方式,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他。

那一年的高考阅卷办公室里,突然传来一句“这是什么字?”
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凑到这张引人注目的试卷上,原来是遇到了一篇用古文字写的作文,在场的所有人看完之后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个一二三四。

由于高考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书写字体必须是汉字,所有没有办法评判分数,阅卷老师就赶紧把这情况上报给组长,组长紧接着就上报给语文阅卷组负责人。
一层一层向上报告,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一直等待了一天一夜,负责人才有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这篇作文送往四川大学古文学专家那里,一字一句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让阅卷老师进行评分。
专家看完第一眼就说了一句:“不简单啊这孩子!这里面不光有甲骨文,还有青铜铭文,大篆,小篆,金文等其他多种字体。”

就当所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斑马文章时,结果让人大失所望,虽然花样挺多,但是错别字也不少,最重要的是文章内容跟题目要求一点也不沾边,最终在多个阅卷老师的评定下,只得了6分,给个安慰分。
高考分数尘埃落地,这件事却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称黄蛉的作文为“2009年高考最牛作文”,黄蛉更是被称为“文学达人”。

黄蛉复读时的语文老师浦体超得知这件事后,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明白为何平日里谦虚低调的黄蛉,会选择在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上“剑走偏锋”?
据蒲老师说,在复读那一年,她很是欣赏黄蛉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而且黄蛉的目标大学是复旦大学,今年已经是黄蛉备战的第二年,只希望他可以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接下来,黄蛉的回答让人捉摸不透他在想些什么。
他表示,自己知道高考阅卷工作量繁多,阅卷老师为了加快阅卷速度一般只会看个标题,开头和结尾,用15秒来判定“生死”。
黄蛉在高考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让阅卷老师在自己的试卷上多停留一会,这样就可以得高分了。

谁承想,黄蛉弄巧成拙,就连基本的文章立意都跑题了,连最后的6分都是辛苦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古文字方面确实有一些皮毛功夫,世上的甲骨文有1000多个,黄蛉就懂得其中的800多个。

黄蛉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晰,有些盲目自大,就凭借他的成绩只能过二本线,连一个二本的好学校都上不了,只能去三本学校。
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果不其然,在黄蛉的意料之外,他只考了428分,连二本分数线都没有过,直接就与一本二本学校失之交臂。

可是黄蛉却信心满满,在他看来就凭借自己对古文的理解,能够被自己心仪的复旦大学给破格录取。
黄蛉第二天坐着火车来到了上海,拜访复旦大学古文学专家刘钊教授,刘钊教授知道他是有些天赋的,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表浅但还是值得鼓励的。
毕竟我国甲骨文的研究是一个冷门专业,没有多少人愿意把一辈子的精力耗在这上面,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注入青春的活力。

当黄蛉在经过测试之后,刘钊教授表示他由于基础不扎实导致对一些简单语句的理解根本不到位,再加上他的分数实在说不过去,就婉拒了黄蛉。
在黄蛉临走之前,刘钊教授特意叮嘱他要是想在这个领域有一番成绩,就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打牢,这样在之后的考研时也能轻而易举的应对,到时候甚至找到刘钊教授当导师。

虽然黄蛉在到复旦大学遇到了闭门羹,但他没有放弃“特招路”。
转头就来到了湖南大学,同样也是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和测试后,以一模一样的理由被拒之门外。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黄蛉失望透顶,就在他以为自己无学可上的时候,西南财大天府学院伸出橄榄枝,更是直接把学费全免了。
…字体无人能识却被985破格录取,最终把教授给气走考研语文刘钊…(没有人知道的字体)插图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黄蛉还依旧拒绝人家的邀请,原因是因为学校里没有文学专业。

无奈之下,黄蛉选择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为一名的特招生,两年之后转入了四川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不仅如此,四川大学很是重视对这位“文学达人”的培养,于是学校聘请了已经退休的全国顶级古文字何崝专家,对黄蛉进行一对一的培训。

刚上大学开始,黄蛉还能耐得住性子一点点深究古文学,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渐渐地失去了对古汉字研究的兴趣。
黄蛉喜欢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吹牛皮,狮子大开口扬言自己理解《文心雕龙》。

这是由南北朝时期刘勰的著作,跟古文研究没有一点关联,但是它的内容晦涩难懂,对于基本功不扎实的黄蛉来说,简直就是纸上谈兵,装装样子。
黄蛉也许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刘钊教授对他的叮咛了,此时的他早已放飞自我,我行我素,面对国家级的教授他都不放在眼里。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何崝教授就对黄蛉大失所望,学校花重金请来一对一辅导黄蛉,他却不以为然。
最终,何崝教授不愿坚持下去,向四川大学提出了辞职报告。

曾经的“甲骨文大师”黄蛉,表示会在大学期间静下心来学习专业知识,如今的表现他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不足为奇,20年前有一位江苏的考生在高考中,以一篇用词准确文采成熟的文言文《赤兔之死》,成功的吸引了阅卷老师的注意力,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专修文学系。

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记者,因为热爱在大学期间靠自己踏实的学习从事着热爱的行业。
黄蛉跟人家相比之下,不得不怀疑黄蛉是真的热爱古文字吗?接下来,这位“甲骨文怪才”该何去何从呢?

根据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双特生培养”,黄蛉今后可以继续向汉语言方向考研,他还是很幸运的,三本的成绩进入一本985院校。
可惜的是,黄蛉的现状已经很难在培养出真正的古文学学者了。

川大文学系的主任也表示实在是惋惜,花费这多么钱培养一个学生,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倒贴一大部分。
对于之后的破格录取应该加大要求,毕竟有很多比黄蛉优异的人才通过高考竞争才走出来的。

像黄蛉这样的人还是少数,甲骨文作文并不可取,在高考考场上要认真对待考试,用规范的汉语来作答,做到问心无愧。
这个事件也给我国教育启示:特招需要更规范更严重,否则就会使教育资源严重失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