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76万高校毕业生。我查了一下,比欧洲国家希腊的人口数据总量(1074万人,2019年统计数据)还多,可谓“多可敌国”。

(图片来源:软科)
虽然每一年都在喊“最难就业季”,但是今年在疫情反复和经济形势险峻的双重冲击下,创下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将把就业这件事推向了最复杂的局面。面对很有可能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作为2022年应届毕业生的你,是否感到了焦虑?
1
当前一千多万大学生临近毕业季,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俄乌局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影响因素叠加,今年的就业压力将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澎湃新闻最新报道,截至4月17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仅为23.67%,而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去向落实率更低,只有21.47%。

考虑到4月17日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尚未全面完成,应该说加上考研录取的人数和因疫情省考推迟的因素,这个“去向落实率”的具体数字还有可能再好看一点点。比如110万研究生招生名额可以提升大概10%左右,但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好看”二字,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们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报送学校的最终数据,现在都快要头痛死了。
更何况,这个明面上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通常我们所谈论的“毕业生就业率”并不完全对等,实际就业率数字有可能更低。
史上最难就业季,恐怖如斯。
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叠加在一起,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也因此增长到了2022年创纪录的1076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成为关系到千万学子和家庭的切身利益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要求全国高校书记、校长开展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并纳入领导班子个人考核评优重要内容。

意思很清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是今年所有高校书记、校长脑袋顶上的头等大事。
2
进体制,已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举世瞩目的内卷焦点。这个卷王们厮杀的“战场”,已经让普通大学毕业生感到瑟瑟发抖。
为了规避就业风险,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扎堆进入体制。2022年初,北大物理专业女博士入职北京朝阳区街道办城管岗位,让网民高呼:宇宙的尽头是当城管?!高学历人才如此浪费?
好戏还在后头。
没过多久,江苏盐城市辖下的滨海县政府官网,向社会公布了2022年面向国内外名校学子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其中大部分都是国企岗、卫健系统、教育系统,不是公务员岗位,只是常见的事业单位系统编制岗位。
让人咂舌的是,就这么一个苏北经济发展落后全省的县级城市,仅仅是县城里的事业编制岗位,却吸引来了大量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对此,只能用网友的话来说——“卷麻了都”!
越优秀的学子,越倾向于去体制内。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以清华大学公开资料为例,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合起来占了46.6%,如果再加上央企、国有企业,那么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比例高达70.4%。
清华本、硕和博士毕业生,竟有七成选择进了体制内。
而不管是名校生还是非名校生,都将保研、考研早早安排为了人生的必修科目。今年的考研同样迎来了大潮,456万人同时进入了考研的考场,与此同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能够顺利“上岸”,340万考生“名落孙山”。可以预计的是“二战”、“三战”的人数将持续增加,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原本意向留学的人群也选择了加入考研大军和就业大军。
从2021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来看,这批顶尖的大学,已接近于“本硕连读”的状态。
对于双非高校的学子来说,考研早已意味着“二次高考”——提升学历,避过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竞争力。
对于曲阜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这种以考研率而出名的双非院校来说,早已成为其他考研大军眼中的升级版“衡水中学”。
根据山东教育厅发布的信息,2021年,曲阜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为8563人,深造率达到了32.22%,而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其中有1143人考取了国内的985、211大学和重点科研院所,接近四成通过考研成功“升格”为“双一流”学生。
曲师大的学习氛围浓厚到——许多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已经把它的考研比例和升学率作为了说服家长的理由。进入大学校园后,军训刚刚结束,许多同学就被图书馆里满谷满坑的考研奋斗狂,还有随处可见的考研培训广告,震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考研”成为了他们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比起大海捞针般地找工作,去大城市、去985/211名校,成为当代考研学生心头的“白月光”。
一次考不上,就准备“二战”、“三战。三百多万考研落榜生,会有很大一部分继续奋战。就在我工作的大学城周围,满大街鳞次栉比的考研培训班、考研自习室和考研公寓,正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
就业形势如此严峻,那为什么不努力考研?起码对于许多应届生来说,这是能够通过努力得到确定回报的一件事,而且“相对公平”。
于是,“慢就业”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应届毕业生心照不宣的选择。如今,灵活就业已经在网络上被污名化,但是“慢就业”并不意味着都是“啃老”,二次考研、专心考编、gap year出门看世界……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们来说,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认真思考适合自己的未来之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起步空间,也未尝不可。
先就业/再择业,先择业/再就业,都没有对错之分。
3
最近两年,许多原本火热的互联网大厂也迎来了“毕业”大潮,准毕业的名校应届生和这些大厂“毕业”的人才相互叠加,势必对那些高薪岗位的竞争带来白热化。
百万教培公司的倒下,又浇灭了一条名校学子能去的光明“出路”。
与此同时,“就业难”与“招人难”同时出现,偏向职业技能型的岗位仍然供不应求,就业市场出现了倒挂。
一方面,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40.7岁,许多老年农民工将白发染黑,以便看起来年轻一点,希望能够蒙混过关进入工地,制造工厂、建筑工地却仍然出现了大规模缺人现象。
另外一方面,高达千万数量级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就业哀鸿遍野。
一边富士康的年轻代农民工出现大规模断层,而另
…1076万大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多可敌国!毕业生应届生考研高校…(1076万毕业生)插图
一边工地上的土木本科“大猛子”们提桶跑路,又代表着大学生几乎留不下来。
就业问题,本质上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
我国正在从人口红利时期,转向人才红利时期,但是这个过程吧,总有发达国家仰仗先发优势、标准制定、行业地位或专利费用过来卡脖子,让你永远停留在只能赚取低端利润的阶段。
而当前,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史上最难就业季”,我们不可能对之视而不见。应届生该如何应对?
和百万网友一起聊聊你的想法
在这里,给今年毕业的同学们一点点建议:
1、珍惜自己的“三方就业协议”和应届生的身份,想好了再签协议。
2、不要因为着急就业,就乱投一气,千万要想清楚自己的就业去向,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3、许多招聘单位都不一定缴齐五险一金,但如果有单位连员工社保都不肯交,还是没有应聘的必要。
4、单休这个事儿,能不选就尽量不选。
5、大学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能体现你是人才/精英的地方,永远是持续学习能力。
6、调整就业观念——降低姿态,谨慎跨行,积极选择有积累、有成长的行业和岗位。
前行不易,愿大家能够主动出击,早日上岸!
【经管之家】
更多教育、管理、社会热文每天准时送达
我们不见不散
还没看够?别犹豫了!
更多经济热文、行业动态、社会趣闻
赶紧上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