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前焦虑从何而来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考前焦虑?
事实上,早在1957年,费斯汀格就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
当我们的认知与事实矛盾、冲突、对立了,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紧张、压力、不愉快,所以强大的焦虑感扑面而来!
通俗地讲,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V
S
2
从认知失调理论理解考前焦虑
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没有之一,费斯汀格在社会心理学的地位不可撼动。
那么,我们怎么从认知失调理论来看待考前焦虑呢?
费斯汀格认为:
1.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这里所说的认知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人们认知上所感知到的行为。
(如果我们的一种认知认为我必能上岸,而根据当前复习情况,我们觉得自己会凉凉,那么,这两种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这就产生了认知失调)
2.在费斯汀格看来,这些认知之间首先是存在着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关系。其次,在具有相关关系的各种认知之间会才会存在矛盾的或一致的关系,才会产生协调或失调的状态。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为了缓解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或改变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
(我们认为自己会考上与我当前的复习状况有关系,这些有关的认知产生协调或失调的状态,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3.认知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失调的认知数量与协调的认知数量的相对比例;
第二,每一种认知对个体具有的重要性。这两个条件与认知失调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失调程度=(失调的认知数量*失调的认知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量*协调的认知重要性)
(我们考不上这一认知非常重要,因为我考不上就得二战、就得去搬砖、就得继续被老板PUA…..,所以失调的程度会很大,很焦虑!)
3
如何缓解考前焦虑
我们已经知道了焦虑情绪从何而来,自然就可以“对症下药”。
根据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缓解考前焦虑。
①改变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考研就是纸老虎!对手都是炮灰!考研有什么大不了的,条条大道通罗马!)
②增加认知。增加更多一致性认知来减少失调。(黑马年年有,咱就是那匹黑马!第一名也会焦虑,没有人不焦虑,这是常态!)
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和态度一致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的认知变得不重要。(学习到知识,每天有进步更重要,享受这个过程!不负青春不负时光!)
④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跪着也要走完,风雨兼职,见证奇迹吧!)
⑤改变行为。使自己行为不再与态度相冲突。(疯狂学起来,不问来时,不问归去,只管当下月色
入迷!学学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4
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除了可以解释考前焦虑外,还有其他应用场景。
例如:解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选择我喜欢;甜柠檬;既来之则安之;登门槛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等等。
从真题应用的角度来看,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也属于一个比较高频的考点。
在真题中它怎么考呢?
5
调整心态 考研必胜
考研焦虑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以要放宽心,保持自信。
考研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要相信自己!
勤思集训:|
勤思网课:| | | | | | | | | | | | | | | | |
勤思资料:| | |
勤思服务:||| | | |
勤思小课:| |